相關文章推薦
快速擇校
政策解讀
010-51268841
全國統一招生熱線
每周五下午三點半,即將結束一周的學習,北京市東城區東岸音樂實驗學校(英文簡稱“BEAM”)的學生們會聚在音樂廳展開合唱課程。本課程由現任中央歌劇院合唱團常任指揮周昊宇老師授課。
作為一門音樂公共課,合唱課是 BEAM同學們的必修課。學校為全體學生開設這門課程,意在通過合唱訓練幫助學生建立統一、和諧的聲音及多聲部觀念,培養同學們的適應能力、自制力及合作意識。學生不僅要學會在演唱時控制自己的聲音,找到音色、音量、力度、音準、節奏的和諧與統一,也需找到氣息、咬字、吐字、聲腔及情感的共性。在老師的引領下,學生在不同聲部之間逐漸找到均衡與協調。
夕陽西下,余暉灑落在普渡寺與音樂廳。一群中學生身穿校服,或開口唱歌,或演奏器樂,周老師站在臺前指揮、提點,他們的聲音真誠而具有穿透力。
今天,讓我們走進BEAM合唱課堂,看看學生們學習控制聲音的同時,如何理解歌曲承載的更多信息,及團隊合作的旨意。
中央歌劇院合唱團常任指揮。四歲開始學習鋼琴,自幼受到良好的音樂教育。本科以專業第一名成績考入中央音樂學院指揮系。先后師從我國著名指揮家、教育家徐新教授;中央音樂學院院⻓、指揮家俞峰教授;以及楊力教授、夏小湯教授學習樂隊指揮及合唱指揮。
周昊宇曾多次與中國愛樂樂團、中國交響樂團合唱團、國家大劇院交響樂團、中國歌劇舞劇院合唱團、上海交響樂團、杭州愛樂樂團、廣州交響樂團、江西省歌舞劇院、黑龍江省歌舞劇院等合作排演。其任教于北京愛樂合唱團期間,曾多次隨團出訪英國、意大利、拉脫維亞、斯洛文尼亞、愛沙尼亞、立陶宛、芬蘭等國家,活躍于演出、文化交流、國際比賽及國際合唱節等活動。
走進周五下午的音樂廳,你會看見同學們專注而舒適的狀態。大家有序地坐著,手里拿著前幾周老師發的曲目:《乘著翅膀飛翔》、巴赫《眾贊歌》、《西風的話》。
他們花了20分鐘做發聲練習,老師提醒同學嘴唇放松,氣息保持平穩狀態。接著,她讓同學們將唱音改為“lü”字,因為這是最能保持聲音集中的字。剛上完體育課的青少年們,在一次又一次的發聲練習里,很快地沉靜下來,聆聽彼此的聲音。
此刻,電子音樂制作專業的王啟睿坐在中聲部的行列中。過去在專業課上老師偶爾會讓他唱譜,但還是第一次被夸“唱得不錯”。老師讓各聲部逐一練習旋律,慢慢去感受所有的聲音融為一體。
BEAM合唱課作為學生們的必修課,所組成的合唱團不是一個常規的合唱團,團員們的程度不同、聲線不同、年齡不同、專業不同,與精挑細選的所組成的菁英團自然有所區別。
周老師自有一套完整的發聲練習系統。課上,只見她不慌不忙地指導學生發聲、呼吸,從原理說起、旁敲側擊到生活經驗,再帶著學生從長音音階慢慢練習。穩扎穩打的基本功訓練,有方法地將程度不一的聲音歸攏在一起,唱出和諧、好聽的聲音。
合唱課是BEAM同學們的必修課
鋼琴專業的齊星照被分配到一聲部:「我的歌聲是合唱團里最大聲的,在周老師的課堂上,老師強調整體聲音的統一,要怎么將自己的聲音和大家的聲音融在一起,不顯得過分突出,這對我來說富有挑戰性。」
合唱課的前期,會通過同學們一對一的聲部的劃分,逐步了解學生們的音樂程度,以選擇合適的曲目。在曲目的選擇方面,傾向于通過在合適音域的曲目做練習,富有旋律性的曲調激發學生的興趣,再加入古典作品,其中包含音樂發展史、合唱發展史的邏輯。
在周老師的眼里,BEAM的同學們擁有極大的熱情,但是對于控制自己的聲音來說是一個大難題,有的同學處于變聲階段,所以還不太能夠控制好自己的嗓音。對于器樂專業或者歌曲寫作專業的同學來說,幾乎是從0開始,他們要學習如何將控制呼吸和聲音運用到歌唱之中,以滿足合唱藝術的需要。
長音音階訓練、起聲訓練、音色統一性訓練、單聲部至多聲部和音準訓練,這樣的發聲練習在每周五下午扎扎實實地刻意練習。BEAM合唱課不急于求成,每周雷打不動的訓練節奏,強化了同學們唱與聽的能力,也使其一起找到合聲之美。
一名音樂家需要兼具獨奏與合奏兩種能力。而“唱”作為最直接的訓練方式,可以幫助樂手跨越器樂技巧的門檻,表達情感,學習如何讓自己的聲音融入整體,與大家合到一塊去,感受伙伴之間的情感,這是一門需要長時間用心培養的技巧。
如何讓不同專業的學生在不同聲部之間找到均衡、協調之感,學會團隊默契配合,“讓每個學生都覺得有意思”,成為這門課不小的挑戰。
鋼琴專業同學蘇妮歌爾經常擔任合唱課的鋼琴伴奏,她說這個學期老師們課上有了些小變化,鋼琴伴奏從以往的一兩位同學,改為由每位鋼琴專業的同學輪番上陣。
“每個人都上臺彈,每個人都有機會。老師不怕鋼伴彈錯音,最重要的是如何在彈錯的情況下臨危不亂,不影響合唱的整體性。”
長笛專業同學張宸滋,在老師的鼓勵下,用長笛為合唱曲目《乘著翅膀飛翔》帶來伴奏。
「長笛是單旋律樂器,合唱團是多聲部的表現形式,與合唱團合伴奏的時候,需要注意如何融入到大家的歌聲,將歌聲的『旋律性』與『音樂性襯托出來』。」通過不同樂器的合作,同學們也潛移默化地學會將不同專業的技巧結合起來,拓展對音樂的理解。「在專業課,我們習慣以樂器為主角。而當演奏加入了人聲,除了需要強化多聲部的演奏能力,也要學會不搶風頭,聽得到人聲。」
鋼琴專業同學王錫恩唱的是二聲部:“唱二聲部的時候,我需要時刻注意音準、句子的流動性,且避免覆蓋一聲部的聲音。
如果從鋼琴演奏來理解,就像是跟樂團彈合奏,要在合適的時機進入,節奏不能出錯,在強弱上做出對比,這些都跟唱二聲部有些相像。”
曾經擔任兩年合唱團的學生指揮陶思宇,是電子音樂制作專業學生。「擔任學生指揮,鍛煉了我的聽覺、節奏感及與人溝通的能力,經常閱讀總譜,讓我得以從創作者的視角結合所學音樂理論知識,發現樂譜中的更多內容與含義, 從而培養多聲部思維及獨立分析音樂作品的能力。」
不僅是專業方面的訓練,擔任指揮同時也是人格塑造的過程。“學生指揮勢必會碰到很多狀況或意外,比如演出時的小瑕疵,指揮必須先穩定自己,不可自亂陣腳。”
周老師希望同學們在這門課里學習到如何控制好自己的聲音,"我們的聲音可能有真聲段,也有假聲段,甚至有些扯著喉嚨喊的嗓音,但既然我們同處于一個班級,同處于一個合唱的大家庭里面,就必須懂得適當地求同存異,在差異性中尋求同一性的美感;同時,外耳聽覺的訓練也非常關鍵,這樣的聽覺訓練會讓學生聽得更客觀,更真實。讓聽不只是聽見,還能有分辨能力、判斷力。
這樣,我們將不只被好歌的旋律打動,也能聽見蘊含在歌曲里的更多聲音,我也希望孩子們能通過合唱課發掘這些更美的東西。"
對于音樂生來說,學習自身專業的基本功,是一件漫長且枯燥的事情,而在音樂學習中系統地添加“唱”的訓練,無論是視唱練耳或合唱,皆有助于打開學生的“感官”、“身體”和“聲音”。
被譽為中國最有才華的小號演奏家之一,BEAM音樂學術委員及小號教師陳光,自幼加入楊鴻年合唱團,多年之后這段經歷仍然讓他心懷感激。
「大概在小學二年級的時候,我參加了一場童聲獨唱比賽,賽后我第一次見到楊鴻年老師和他夫人。他來邀請我們這些孩子參加合唱團。在之后的幾年里,他親力親為始終如一,每個周日下午都帶我們排練。」
陳光老師回憶,合唱團的訓練最直接的便是視唱及外語能力:“當時的作品全是五線譜,且有不少是外文譜子。唱歌之前,外語老師會先指導我們發音,完了之后,大家再合在一起。”
他跟著合唱團在各處演出。陳光老師說他后來慢慢體會到,合唱不只是合唱,也是文化的浸染和感受音樂的直接方式,同時,合唱也是一種樂感的積累,無需器樂,可以讓情感用最直接的方式表達出來。
“這個時期我也開始學習小號,冀瑞鎧老師經常提醒我,唱不好就吹不好,吹得好的,都能唱好。”唱,是一種可以讓人體會音樂的最直接方式,而對于演奏者來說對音樂的真實的體會遠遠比想象更重要。
“樂感,是從唱來的,不是從想象來”。BEAM讓同學參加合唱課,就是以此為基礎,幫助同學為牢牢打下樂感的底蘊,然后才是音準、合作、包容性。
「我們可以這么說,唱的重要性在于創造音樂,創造屬于你自己的音樂,這是真正的自然的音樂,而不是做出來。」陳光老師進一步解釋:「像我們在專業課上聽老師說漸強漸弱,這兒快點兒,慢點兒,那都不是歌唱性的,這歌唱性是由內而外的。」因此在教學上,陳光老師也非常注重學生的唱譜能力,如果聽見學生唱得不行,他會停下器樂演奏的指導,要求先把唱弄明白了,再開始演奏。
歌唱,得以讓同學們以厚積薄發的方式來接近音樂,讓同學們在歌唱的過程自發產生對音樂本身的“意愿”和“思考”,學習音樂的過程與體系會更加復合和立體。
學生可以在歌唱中通過潛移默化的體會來研究音樂,進而充實完善自己的音樂知識體系。「你必須得張嘴唱出來。至于你的嗓音好不好聽,能不能有很大的音域,能不能唱高,能不能唱低,那都是老天賞飯,是音域拓展的問題。但是感情表達、真情流露,是必須通過唱來檢驗的。」
陳光,東岸音樂實驗學校小號教師,管弦系黨總支書記,樂隊學院行政總監,師從冀瑞鎧教授。
1999年獲祖賓·梅塔獎學金,被派往奧地利維也納繼續深造,受教于維也納愛樂樂團首席小號Josef Pomberger,Adolf Holler教授。在維也納學習期間曾多次與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維也納室內樂團以及維也納施特勞斯樂團合作演出。2005年6月,以最優異的專業成績畢業于奧地利維也納國立音樂與表演藝術大學。回國后曾在中國愛樂樂團、中國交響樂團、中央芭蕾舞團、上海、深圳、廣州、杭州愛樂等各大交響樂團擔任客座首席小號。從2008年7月開始至2012應邀參加由著名指揮家鄭明勛職棒的亞洲愛樂交響樂團演出,并擔任首席小號。
2010年應邀參加Worldwide Chinese Festival Orchestra新年音樂會,并擔任首席小號。2011-2013年應馬來西亞交響樂團邀請,參加演出并擔任首席小號。2012年至14年應邀參加新加坡交響樂團演出季及錄音,擔任首席小號。2013-14年應邀參加由中央電視臺主辦的中國十大管樂及十大小號節目。曾在國內多所藝術院校進行講學,受到業內人士一致好評。被譽為中國最有才華的小號演奏家之一。
BEAM合唱團成立之初,便是一個充滿生命力的群體,因為學生們的聲音正在變化、喜好也在變化。將所有的學生聚在一起,為他們安排聲部,已不僅僅是培養合作精神,更為了在成員的個人特色中找到共性,以實現和諧音色,并使學生融入這種美妙的“同一性”中。
如今,這個不斷進步的群體已逐漸被大眾聽見:2017年盧森堡駐華大使館音樂會、2018年德國駐華大使館音樂會、2018年中德青少年交流慶典音樂會、蜂鳥音樂會,至2023年的北京音樂廳音樂會、意大利駐華大使館音樂會。不間斷地排練、演出與交流,讓BEAM的學生能夠很自然地唱歌,樓道里、教室外,歌聲不輟,即便不是聲樂專業的同學也能唱上幾句。
電子音樂制作專業王啟睿說:「對我們學作曲的來說,無論是古典還是現代,其實沒有特別大的差異。雖然合唱不是樂隊合奏,但是他讓我們學會如何將自己的身體作為樂器,唱出內心的聲音。」
樂感的培養是一段漫長的過程,就像精心呵護一株苗芽,要一點一滴地去養育它、澆灌它。在BEAM合唱課里,沒有一個人是旁觀者,每一位同學都要以合作表演者的身份參與其中,在歌唱中探索音樂藝術教育的潛能,在感受中提升音樂素養。
而在青春歲月流淌中,他們也正在與BEAM合唱課一起,不斷進步、不斷成長,終而共構為具有生命屬性的客觀整體。
>>>學校招生動態:北京市東城區東岸音樂實驗學校2024年招生啟動(原中音鼎石)
>>>預約看校報名入口:北京市東城區東岸音樂實驗學校預約看校
學校適合孩子嗎?去學校試聽免費課即知開班倒計時
東岸音樂學校最新動態
答中央音樂學院鼎石實驗學校師資怎么樣?中央音樂學院鼎石實驗學校師資團隊由大師團和高學歷多元化青年藝術家構成,比如小號
答北京市東城區東岸音樂實驗學校(原名:中央音樂學院鼎石實驗學校)所培養的學生均流向全球頂尖音樂學院,如:伯克利音樂學院、茱...
答對于有音樂藝術特長的學生來說,對中央音樂學院鼎石實驗學校會非常關注,因此中央音樂學院鼎石實驗學校招生對象要求也是大家比較...
答中央音樂學院鼎石實驗學校招生不限戶籍,所有學生通過報名審核后,均要參加學校入學考試,只有成績達到中音鼎石入學要求的學生才...
答中央音樂學院鼎石實驗學校是北京東城區唯一一所專注音樂教學的4年制國際高中,對外開放申請的年級有高中預科(9年級)、10~...
學費:22.00萬/年簡章詳情>
免費咨詢
張老師
關注微信公眾號
招生政策隨時看
關注小程序
學校簡章學費隨時查
報名咨詢電話:400-005-1568
育路教育